这是描述信息

Center News

资讯中心

资讯分类

同为补气药,黄芪和红芪有什么不同?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9-27 14:13
  • 访问量:

【概要描述】黄芪,乃补气药中之圣药,是历代医家常用的药材,也是我们喜爱的一种滋补煲汤料,大家都知道它是补气的好东西。然而在临床上还有一味补气药——红芪,与黄芪仅有一字之差。经常有患者询问到,红芪是什么中药?是黄芪的别名吗?跟黄芪的功效是一样的吗?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黄芪和红芪有什么异同。

同为补气药,黄芪和红芪有什么不同?

【概要描述】黄芪,乃补气药中之圣药,是历代医家常用的药材,也是我们喜爱的一种滋补煲汤料,大家都知道它是补气的好东西。然而在临床上还有一味补气药——红芪,与黄芪仅有一字之差。经常有患者询问到,红芪是什么中药?是黄芪的别名吗?跟黄芪的功效是一样的吗?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黄芪和红芪有什么异同。

  • 分类:行业新闻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23-09-27 14:13
  • 访问量:
详情
作者: 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李巧容
图片
黄芪,乃补气药中之圣药,是历代医家常用的药材,也是我们喜爱的一种滋补煲汤料,大家都知道它是补气的好东西。然而在临床上还有一味补气药——红芪,与黄芪仅有一字之差。经常有患者询问到,红芪是什么中药?是黄芪的别名吗?跟黄芪的功效是一样的吗?带着这些疑问,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究竟黄芪和红芪有什么异同。
古籍记载
图片
黄芪入药已有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代以前。黄芪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并被列为上品,其“味甘,微温;主痈疽,久败创,排脓止痛,大风,痢疾,五痔鼠瘘,补虚,小儿百病”。清代汪昂的《本草备要》认为黄芪“生用固表,炙用补中,益元气”。黄芪又名黄耆,李时珍《本草纲目》曰:“耆,长也,黄耆色黄,为补药之长,故名。”
陶弘景的《本草经集注》中记载“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得……有赤色者,可作膏贴,用消痈肿,俗方多用,道家不须”,此处“赤色者”所指即为红芪。
在历代本草中,多将红芪列入黄芪项下,作为黄芪使用。在我国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东南亚等地,人们多认为红芪是黄芪的优良药材品种。但随着对二者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发现红芪和黄芪并不属于同一中药,1985年版《中国药典》首次将红芪单独列出。
来源不同
黄芪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的干燥根;红芪为豆科植物多序岩黄芪的干燥根。两者均来源于豆科,但种属不同,属于同科异属中药。
性状不同
从外观性状来看,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根外皮的颜色黄芪表面为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而红芪表面为灰红棕色。
黄芪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强,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色,有放射状纹理和裂隙,老根中心偶呈枯朽状,黑褐色或呈空洞。气微,味微甜,嚼之微有豆腥味。
图片
 
 
图片
黄芪药材 黄芪饮片
(图片来源于药物植物图鉴)
红芪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样突起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剥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图片
 
图片
红芪药材 红芪饮片
(图片来源于药物植物图鉴)
功能主治相似
2020年版《中国药典》(一部)对于黄芪、红芪的功能和主治,在文字表述上完全一致,二者均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内热消渴,血虚萎黄,半身不遂,痹痛麻木,痈疽难溃,久溃不敛。
虽然这两者功能主治相同,但是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二者在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方面存在差异 。
化学成分不同
黄芪含有皂苷类、黄酮类、黄芪多糖、氨基酸、生物碱、葡萄糖醛酸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化学成分;红芪含有红芪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三萜、甾体及生物碱类等化学成分。
通过对黄芪和红芪化学成分研究,发现黄芪和红芪的化学成分相似,都含有多糖化合物、黄酮化合物、皂苷化合物、氨基酸、微量元素等成分,但在含量上有一定差异。由此可见,两种药材的物质基础不完全相同,故也不能简单地将二者的功效划等号。
药理作用不同
黄芪主要有细胞免疫、抗感染、抗氧化、降血糖、调节血压、保护心脑血管和治疗肾病等作用,而红芪具有抗骨质疏松、诱导人白细胞分化、抗炎和抗肿瘤等作用。
研究表明,黄芪和红芪均具有免疫调、保肝、抗氧化、预防骨质疏松和降血压等作用,红芪在免疫调节、抗氧化和改善肺间质纤维化方面的作用优于黄芪 。在补中益气汤、益气养血汤、复芪止汗颗粒和玉屏风散等复方中,用红芪的复方更具优势。有药理实验证明,在以自由基为诱因的相关疾病如气虚、血瘀、精亏等的防治及提高免疫指标方面,红芪的效果稍优于黄芪。
最后总结
综上所述,黄芪和红芪在我国有几千年的用药史,虽然二者的性味归经和功效主治相同,但二者在来源、性状、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上均存在差异。因此在临床中应根据实际病情需要选用,以发挥最佳疗效。
一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江国杰
二审专家:广东省药学会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扶宇
以上为“药品安全合作联盟”志愿者的原创作品,如若转载请注明作者和来源!
【药盾公益】以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中国药学会,中华医学会等共同发起和成立的公益性组织——PSM药盾公益(公众号:PSMChina),广汇资源,凝聚力量,促进公众用药安全。
 
全文转自:PSM药盾公益

扫二维码用手机看

上一个:
上一个:

地址: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金湾路46号

邮箱:service@sinoways.com

手机版二维码

扫一扫,查看手机版

版权所有©2020 扬州中惠制药有限公司  苏ICP备2021012280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扬州